#畅游宜宾#栈房街在宜宾小南门明代筑就的城墙之外,地处金沙江畔。
那时候,栈房街与土桥子、牵藤街、走马街构成了宜宾最繁荣的商业区。栈房街有山货铺、酒肆、茶馆等,与栈房相互补充,为商务交易服务。特别是“火神楼”“钟三和”“忠恕恒”等几家大茶馆,为客商开展“茶哨”活动提供方便,既饮茶,又谈生意。
宜宾马帮商铺石刻
民国时期栈房街的栈房有21 家,每家栈房除堆货外,可住客50—100 人不等。栈房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宜宾36 商帮中的一大帮。
宜宾栈房街以交易公平闻名于远近,有“老不哄,少不欺,三岁小孩都能来卖货”之名。
20 世纪50年代,随着宜宾市的贸易中心转移,栈房街逐渐衰落。
走马街
走马街街名始于清代,因当时驻城内的都司衙门和千总衙门兵丁日常到此街附近的小校场操练,多骑马经过此街,故得名“走马街”。
清代中叶后,走马街的商业开始繁荣,成为云南、贵州入川山货、药材、土产的主要交易市场,各省会馆曾云集在此,先后建有广东会馆(南华宫)、福建会馆(天上宫)、云南会馆(滇南馆)等。
民国时又是钱庄、银行、茶园、餐馆、旅栈集中地,在临江码头,有小火轮(类似现在的火三轮)直通屏山和云南所属的绥江,使商贸更加兴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走马街仍比较繁荣,当时宜宾地区土产公司、油脂公司、食品公司、中药材经营站先后设在此街。
后来,因为内河货运逐渐萧条,码头货运减少,走马街成为粮油加工、纸袋、竹制品生产和中药材加工地段。
来源:《宜宾历史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