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上海早期的旅馆业是分布在车站、码头和交通要道附近的客栈和旅舍。上海开埠后,随着城市发展和外商到来,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商业活动日趋频繁,许多外商投资兴建新式旅馆,与此同时,华商在西式旅馆理念和技术的影响下投资兴建了一批新式旅馆,从而催生了近代上海新式旅馆业。
新式旅馆的兴起
19世纪末,上海开始兴建西式旅馆,当时受限于结构形式,旅馆以多层砖混结构为主。20世纪20年代,兴建旅舍的结构形式由砖木结构发展为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结构。20世纪30年代左右,开始出现了大型的高层建筑旅馆,如华懋饭店、都城饭店、百老汇大厦等。
浦江饭店(原礼查饭店)
1846年英商阿斯脱豪司·礼查在上海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外滩)创建第一代礼查饭店。1857年在外白渡桥北堍购地建造外廊式西式饭店,并于1860年迁入。随后经过1903年、1910年和1920年的改建、重建、增建,才形成现在的规模和格局。建筑拥有繁复的大弧形拱窗以及成排的爱奥尼立柱,灰色外墙,转角处屋顶上建有塔楼,拥有维多利亚时期的回廊式中庭,采用开放式的天窗进行采光。建筑底层的孔雀厅是礼查饭店的主厅,既可举办盛宴又可兼作舞厅和交际场,餐饮部还增设了小间分隔的雅座。饭店客房有200多个,均装有卫生设备,旅客乘坐电梯可达客房。
20世纪60年代,礼查饭店更名为浦江饭店,正式对外营业,负责接待外籍和华侨旅客,直至今日仍作为酒店使用。
/浦江饭店今昔对比/
/浦江饭店孔雀厅今日风貌/
和平饭店南楼(原汇中饭店)
1903年汇中洋行买下位于外滩南京路街角的中央饭店,1906年,在原址推倒3层老楼,建造了一栋6层新楼,改名汇中饭店(Palace Hotel)。新楼由祥泰洋行的工程师施高塔设计,王发记营造厂承建,底层立面采用花岗石贴面,二层以上白墙砖做墙面红砖做腰线,屋顶有花园,花园东西两侧各建一座巴洛克式凉亭。1914年,汇中饭店大楼不慎失火,四层以上的可燃物及屋顶花园陈设几乎全部被毁。由于当时资金不足,只将大楼修复,变成了平顶,屋顶亭子不复存在,直到1998年,汇中饭店屋顶凉亭才得以修复。大楼除底层用作餐厅或会场外,上面5层均作客房,为了不让客人忍受攀登楼梯之苦,饭店安装了两部奥的斯牌电梯,也让汇中饭店成为了上海第一幢安装电梯的旅馆大楼。
/和平饭店南楼今昔对比/
2008年作为全球最大的钟表集团斯沃琪集团入驻和平饭店南楼,为其注入艺术活力,成为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
/和平饭店南楼室内今日风貌/
和平饭店北楼(原华懋饭店)
1877年英籍犹太人伊利亚斯·沙逊来上海买下外滩美商琼记洋行的房地产。1926年4月开始拆除旧房,1929年9月5日落成新楼。设计者是著名的公和洋行,华商新仁记营造厂承建。建筑外形简洁明朗,外墙除九层及顶层用泰山石面砖外,其余均采用花岗石砌筑,腰线及檐部处饰有花纹雕刻。大厦东立面屋顶用四方攒尖瓦楞紫铜皮屋顶。华懋饭店开设在大楼底层西大厅和5-9层,有9个国家风格的客房。底层东大厅租给荷兰银行和华比银行,顶楼是沙逊自己的豪华住宅。
1956年华懋饭店改为和平饭店北楼,直至今日仍作为上海高端酒店运营。
/和平饭店北楼今昔对比/
/和平饭店北楼客房今日风貌/
新城饭店(原都城饭店)
都城饭店位于繁华的江西中路与福州路路口东北侧,1929年由公和洋行设计,新仁记营造厂承造,1934年建成,大楼共14层,八层以上台阶式退台形成高耸感,底层沿街外墙采用花岗石饰面,主入口及建筑顶层、塔楼檐部等处有典型的装饰艺术图案,是带有装饰艺术元素的早期现代建筑风格的高层旅馆建筑。
1964年都城饭店改名新城饭店,现由锦江国际集团全资拥有,作为四星级酒店使用。
/新城饭店今昔对比/
上海大厦(原百老汇大厦)
1930年英商业广地产公司在位于黄浦江西畔、外白渡桥北英商上海电车公司车场的原址上,动工兴建百老汇大厦。由公和洋行设计,新仁记营造厂和久记营造厂等6家营造厂承包。大厦的设计受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外观简洁气势雄伟,从十一层起逐层收进,巧妙解决房间的朝向和采光,大厦外墙底层为暗红色花岗石,二层及以上为褐色泰山面砖。
1951年百老汇大厦更名为上海大厦,历经1985年、1999年、2004年3次大规模装修改造,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历史风貌,保留了一部与建筑同龄的奥的斯手摇电梯和钢琴及英式斯诺克球台。
/上海大厦今昔对比/
结语:
这些集吃、住、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式旅馆,无论是商旅往来还是集会活动,都能很好的适应,为近代上海旅馆业孕育了新的时代发展产物,开启了新的商业运营方式。下一期《品读上海》,我们将带领大家关注华商在新式旅馆理念和技术的影响下投资兴建的近代新式旅馆。